揭开“金课”的神秘面纱

发布者:jiaowu发布时间:2019-06-14作者:浏览次数:2721

金课”的由来

 2018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,吹响了建设“一流本科教育”的集结号。一流本科教育,专业是基本主体,课程是核心环节。课程也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、瓶颈、软肋。

教育部部长第一次提出“金课”

陈宝生部长在会议上提出,对大学生要有效“增负”,要把“水课”转变成有深度、有难度、有挑战度的“金课”。

金课”第一次写入教育部文件

教育部印发了《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》(教高函〔20188号),提出“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,淘汰‘水课’、打造‘金课’,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”。

什么是“水课”?

 “水课”就是低阶性、陈旧性的课,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。

低阶性:学生不用抬腿就可以通过,课程中没有学生能力的训练,也没有学生素养的养成。

陈旧性:就是陈旧、过时的课。

不用心的课:学生听听就可以通过的课。

什么是“金课”?

金课”可以归结为具有“两性一度”:高阶性、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。

其一,高阶性。就是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的有机融合,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。课程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,是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的结合,且不只是简单的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的结合。对本科生毕业认证的一个关键要求,就是毕业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,没有标准答案,更多的是对能力和思维的训练。

其二,创新性。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,一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;二是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,不是满堂灌,不是我讲你听;三是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,不是简单告诉你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而是培养学生去探究,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。

其三,挑战度。是指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,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,跳一跳才能够得着,老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备课讲课,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做保障。

建设金课的目标

展望未来,如果我们建设了两万门中国“金课”,则让三个“一去不复返”变成现实。

三个“一去不复返”指的是:

    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、天天睡大觉、天天谈恋爱,“醉生梦死”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!

    一部分教师“认认真真培养自己、稀里马虎培养学生”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!

    一部分学校“领导精力投入不足、教师精力投入不足、学生精力投入不足、资源配置不足”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!

国家将打造五大“金课”

教育部提出在今后两年到三年时间内,实施一流课程建设“双万计划”,打造智慧课堂、智慧实验室、智慧校园,深化课堂教学革命。

建设五大类型“金课”:线下“金课”、线上“金课”、线上线下混合式“金课”、虚拟仿真 “金课”和社会实践“金课”。

    1  线下“金课”

课堂教学是“金课”的主阵地、主渠道、主战场。

线下金课就是深度互动交流的课。

教育部吴岩司长提出:大学课堂教学有五重境界。

 Silence,课堂上很安静,老师拼命讲,学生拼命睡、拼命吃、拼命玩,互不干扰,一片祥和,就是没有拼命跟老师学习。

 Answer,老师提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:对不对?好不好?是不是?yes or no?这种互动跟没有互动差不多。

 Dialogue,有情感和内容的交流,这种课是好课。

 Critical,有批评质疑的味道在其中,学生不仅和老师有互动,还能针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,可能跟老师还有点小争论。

 Debate,有争论、争辩,甚至还有争吵,老师讲的学生可以不同意,学生可以讲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 2  线上“金课”

 “互联网+教育”催生的一种新课——慕课(MOOC),是有生命力、有前途、有未来的课,是有可能通过网络改变教育的课。

线上金课就是精品慕课。   

大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、用、学,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“变轨超车”的关键一招。国家2017年以来推出了1200多门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。计划一共推出3000门国家级线上“金课”。

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达到8000余门,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用人数突破1.4亿人次,获得慕课学分的大学生已经超过了4300万人次,可供西部高校选用的慕课超过65000门次。我国不仅在建设学习型社会,还在建设学习型国家。

    3  线上线下混合式“金课”

线上的课线下的课,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是模糊了分界的混合课。线上线下混合式“金课”就是“线上优质mooc+线下教师辅导”的课。

 “课前线上自学听讲,课堂线下教师辅导”的翻转课堂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策略。它实现了各教学环节时间、空间分配的转变,即“课堂听老师讲”,用“在课前在线视频学习”代替,课堂上开展作业,讨论,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,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革命。

这种教学模式教育家认为更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。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呈现、体验、再现、反思四个环节,呈现,听老师讲,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,体验、再现、反思也就是写作业,是学生巩固内化知识的过程,也是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过程,在体验、再现、反思这三个环节,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帮助。

     4  虚拟仿真“金课”

虚拟仿真,是“互联网+教育”之后的“智能+教育”。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就是虚拟仿真“金课”。

信息技术、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破解了高等学校实验、实习、实训中的老大难问题,解决了原先“做不到”“做不好”“做不了”“做不上”的问题,突破了原先的实习实训必须到工厂真刀实枪做的局限。

     5  社会实践“金课”

  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赛推出了两堂课——两堂中国最大的课,这两门课就是社会实践“金课”

一堂课叫作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,是有温度的国情思政大课。目前已有70余万人同上这门课,14万支团队走进中国边远的山村,走进革命老区、贫困地区,了解国情民情,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。这种课不仅入眼入耳,还入脑入心,成为滴灌式的课,被孙春兰副总理誉为解决中国大学生国情教育的关键一招、创新一招。

另一堂课是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一年有265万人同上这门课,产生64万个项目,成为全球最大最好的双创路演平台。我们也称之为中国最大的有激情的创新创业课。

建设金课的保障机制

教育部印发《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》等文件,实施逐项计划,落实“金课”建设。

1.实施“六卓越一拔尖”计划2.0

14个部委联合出台卓越工程师、卓越医生、卓越法治、卓越新闻、卓越农林、卓越教师和基础学科拔尖2.0版的计划。

金课”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。

2.实施一流课程的“双万”计划。

建设1万门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的精品课程,也就是我们说的国家“金课”;

打造1万门省部级一流线上线下的精品课程,我们叫地方高校的“金课”。

这两个1万门就是要淘汰“水课”、打造“金课”,使“金课”落地生根。

3.推进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。

2020年推出1000个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,以提高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效率和效果为重点,打造虚拟仿真的“金课”。

4.继续办好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。

鼓励老师和学生积极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。把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成高等教育领域覆盖面最广、影响力最大的赛事。

5.教育部提出推进开展“保合格、上水平、追卓越”的三级专业认证。

在三级专业认证中,我们要把“金课”建设作为一个核心要素,把“金课”建设要求落实到具体观测点上,形成可量化、可检测、可评价的“硬杠杠”和“硬指标”,把“金课”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基本要素。没有“金课”、好课,就不能成为国家的一流专业。